时间:2024-11-09 17:33:18 出处:时尚阅读(143)
在很多天全县思经乡人的牛儿脑海中,牛儿灯是灯原一段温暖的记忆。 老家在思经乡的始农AG超玩会雅安某事业单位高先生说,“在那段单纯的文艺岁月里,过年看牛儿灯是图腾我们最期盼的事情之一。那时候过年,牛儿远没有现在这么丰富的灯原物质财富,但年味似乎更浓,始农民间文化装点着我们的文艺童年记忆。” 今年,图腾天全牛儿灯已经登上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牛儿天全县针对牛儿灯保护的灯原“五年计划”已开始实施——落实专项保护资金、建立牛儿灯演出队、始农培养更多的文艺灯手——人们对牛儿灯的温暖记忆将会继续延续下去。
牛儿灯的图腾民间传说
牛儿灯是天全的传统表演艺术之一,是AG超玩会花灯、莲枪的姊妹戏,有着悠久的历史。在天全,关于牛儿灯的历史渊源有着本土的传说。 相传清朝年间,有一个十三四岁的孤儿生活在舅舅家。有一天,舅舅叫他去放牛,他与放牛娃玩得兴起,把牛杀来与小伙伴们吃了。回家前他把牛皮、牛骨埋在土里,然后把牛尾巴插在土里,并在牛尾巴上系上一条白腰带。回家后舅舅问他:牛呢?他答:牛钻土了!舅舅不信,与他一起上山,果然看到一条牛尾巴立在地上。舅舅上去拖了三下牛尾巴,牛在地下连叫了三声。舅舅真以为牛钻了土,就把这个没用的外甥赶出了家门。孤儿得到全村放牛娃的同情和帮助,带着一笔盘缠走了。后来,他刻苦努力,练就了一身本领,拉起了自己的兵马,做了一个土皇帝。发迹以后,他忘不了牛的恩情,便编创了牛儿灯这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。 另一个传说则是,在唐朝初期,牛害瘟疫无法治疗,很多耕牛死了。无耕牛犁地,种不上庄稼,土地荒芜,颗粒无收,饿死了很多农民。当时唐王李世民就向神灵许愿,如能幸免民间瘟疫,就每年耍牛灯供奉牛王菩萨。以后,果然免除了牛的瘟疫。此后人们就开始耍牛灯。 天全县文体局工作人员王以芬介绍说,天全牛儿灯作为一种民间生产习俗舞蹈,客观地反映了天全人民的劳动、生活状况。同时也体现了千百年来天全人民面对原始的耕作、艰辛的劳动表现出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以及粗犷豪迈、乐观的性格。
劳动场景融于舞蹈 天全牛儿灯作为民间自发的一种娱乐活动,大多为年老的男性喜欢。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,农村集体劳动盛行,当时娱乐活动较少,每逢节假日,尤其是每年正月初二,灯手们便在街头、坝子、农家门口演出。 牛儿灯除了在过年表演,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(牛王节),天全县思经乡也有耍牛灯的习俗,通过“牛灯”来表现田间生产劳动场景,展现对富裕生活的追求和向往。 牛儿灯在制作上是用一个撮箕做牛头构架;用草或者绒线制成两只牛耳,厚纸板或木头制作成牛角;然后用颜料涂抹牛头构架,并勾画出牛鼻、牛嘴、牛眼等;牛身用黄布缝成,长三米,宽二米。前接牛头,尾部缝上一条真的牛尾。 牛儿灯通常由3人表演,1人扮牛倌,2人扮牛,其余为锣鼓队和歌手。牛灯正式上场。演出时边唱边舞,唱一曲、舞一回,观众跟着音乐帮腔,气氛热烈,喜气洋洋。在演唱过程中,时而“牛”停下来“吃草”,时而让“牛”喷草,时而牛倌为“牛”擦痒,非常生活化。牛灯表演的内容有:卧牛吃水、牛打滚、老君骑牛、大舜耕田等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,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,农业科技的普及和农业产业化的调整,天全年青的农民大都外出打工。再加上如今的年轻人对牛儿灯不感兴趣,天全牛儿灯失去了传承的基础。 已经50多岁的思经乡村民高运超是为数不多的传承人之一。他说,天全牛儿灯的传承为言传身教。需要有人指点,反复练习,才能熟能生巧。而往年耍灯结束时,灯手们还要谢牛。即在河边烧香蜡纸钱,办牛刀头(酒肉等),表演节目的幺妹子、使牛匠等三作揖后,将牛头、牛皮烧掉。作为对牛辛苦一年后的感谢。 其实,“牛儿灯”是流行全川农村的一个灯舞形式,大体雷同、各地略有不同。有民俗专家认为,牛儿灯的出现,其实是农业民族对耕牛的一种图腾崇拜演变而来的。 记者 高晓军
上一篇: 2013年我省高考艺体类专业全部实行网上报名
下一篇: 第41次南极考察|“雪龙兄弟”穿越赤道进入南半球